戒律學綱要 247

至於七眾弟子的命名,有些似乎也是採同樣的方式而來。比如《五分律》中有十一種比丘,其中的乞比丘,便不是佛教的如法比丘。不過,我們可以肯定,七眾佛子的涵義,絕不同於其他外道的徒眾,其他的外道,也未能將他們徒眾的位別層次,分得如此的細密和謹嚴。

據《五分律》卷一五中說,佛成道後,初受離謂及波利兩賈客的供食,便令此二人受二自皈:皈佛、皈法。又為斯那婆羅門的女兒須闍陀受二自皈。(《大正藏》二二.一〇三頁上─中)因為當時尚未度五比丘,尚無僧寶可作皈依。可見比丘的出現,是在優婆塞及優婆夷之後了。但是據《四分律》卷三二〈受戒犍度〉的記載,佛陀的七眾弟子,是以比丘為上首,也以比丘出現得最早,那就是在鹿野苑中初轉佛法之輪,初傳佛的聖教,度了他在出家初期中的五個侍從。這五個侍從是由淨飯王派遣來陪伴太子修行,並且服侍太子修行的。後來由於釋迦太子放棄了極端的苦行,致被五個侍從誤以為太子退了道心,所以輕視太子而背離了太子。太子成道之後,卻懷念「此五比丘,執事勞苦,不避寒暑,侍衛供養」(《大正藏》二二.七八七頁中)的情分,便首先度了他們五人。這就是最早的比丘,也就是最有名的五比丘。

至於比丘尼,在七眾佛子之中,地位雖僅次於比丘,但是比丘尼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