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梵文的譯音,也有梵文的譯義,所以先要把音義介紹一下:
-
波羅夷:梵語pārājikā,也有譯作波羅市迦,是棄(於佛法之外)罪,是斷頭罪,是不可救藥罪。
-
僧伽婆尸沙:梵語saṃghāvaśeṣa,譯為僧殘罪,是僧團淨法中的殘傷者,唯其雖殘而尚有懺除救藥的餘地。
-
不定:這是沒有一定犯那種罪名的罪,可能犯波羅夷,可能犯僧殘,可能犯波逸提,所以稱不定。
-
尼薩耆波逸提:這是梵語的複合語naiḥsargika-prāyaścittika,尼薩耆是盡捨的意思,波逸提是墮的意思,合起來稱為捨墮。這是由於取了蓄了不應取也不應蓄的東西,忘了帶上不該不帶的東西。首先將那東西捨給僧中,然後再以懺波逸提罪的方法懺罪。
-
波逸提:是prāyaścittika的音譯,又有譯作波逸底迦及波夜提等,是墮的意思,是指墮地獄罪,因這無物可捨,所以通常稱為單墮。
-
波羅提提舍尼:是pratideśanīya的音譯,有的譯作波羅舍尼,或簡稱提舍尼,意思是向彼悔,比丘共有四條特定的戒,犯了以後,須立即面對(彼)一人宣說悔過,所以又稱為悔過法。
-
尸沙迦羅尼:是梵語śikṣā-karaṇiya的音譯,有的譯作式叉迦羅尼,是突吉羅的異名,這是應學或宜學的意思,所以通常稱為應當學。
-
滅諍:在僧團之中,有了紛諍,乃至對於某一項問題,形成了兩派不同而對立的意見時,就是用滅諍法來解決。僧中的滅諍,共有七種方法;也只有滅諍法中,才有僧團羯磨的兩派制,取決多數派的意見為意見。
-
偷蘭遮:梵語sthūlātyaya,可以譯作大障善道、大罪、麤惡、麤過等,或稱為濁重犯,主要的是由於波羅夷及僧殘罪的未遂罪中產生,但是也有獨立產生的,所以分有從(他)生偷蘭遮及獨頭偷蘭遮的兩大類別,輕重等次,則見本篇第五章。
-
突吉羅:是梵語dụṣkṛta的音譯,又有譯作突瑟幾里多、突膝吉栗多、獨柯多等。這裡面含有身業的惡作及口業的惡說兩種罪名,這是舉止言語上的小過小失,它的範圍是很廣的,在戒本中稱為眾學戒。
在這八類條文的十種名稱之中,波羅夷罪是無法悔除的,滅諍法的本身就是解決紛諍的一種方法。如果說戒法是解脫道的防腐劑,那麼悔法便是解脫道的清潔劑了。未曾沾污腐朽,應當防止沾污腐朽,這是戒法的功用;萬一沾污腐朽了,便應立即清潔處理,這是悔法的功用。但是不要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