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學綱要 303

華言悔過。」(《大正藏》三九.一一二頁中)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又稱《南山戎疏》)卷六:「悔是此土之言,懺是西方略語,如梵本音懺摩也。」(《卍續藏》六二.二〇八頁B)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舊云懺悔,非關說罪,何者?懺摩乃是西音,自當忍義;悔乃東夏之字,追悔為目,悔之與忍,逈不相干。」(《大正藏》五四.二一七頁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一五註:「言懺摩者,此方正譯,當乞容恕、容忍、首謝義也。若觸誤前人,欲乞歡喜者,皆云懺摩;無問大小,咸同此說。若悔罪者,本云阿鉢底提舍那(āpatti-pratideśana),阿鉢底是罪,提舍那是說,應云說罪。云懺悔者,懺是西音,悔是東語,不當請恕,復非說罪,誠無由致。」(《大正藏》二三.七〇六頁上)

由此看來,懺悔一詞是華梵合璧的創造語了,也正像今人把英文的car譯成卡車,把card譯成卡片一樣,是中英合璧的創造語。

照原意來說,懺摩(乞容恕)與阿鉢底提舍那(說罪),不可以混合解釋,也不可以混合應用的;但在中國,已把它們兩者的界限混合在一塊了。所以說到懺罪,也含有悔罪,說到悔罪,也含有懺罪。比如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