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士們花了很大的精力來研究中國古書中的上帝,並證明中國的上帝與天主教的上帝是一樣的了;其實,天主教信的上帝是《新約》中的「愛」及「義」的耶穌,而不是《舊約》中那個「怒」及「威」的耶和華。至於儒家孔孟的上帝,那就和天主教的上帝更加拉不上關係了。因自東周以後,中國的宗教思想,有了大變動,現在分述如下:
-
道家的思想:古代的天是有意志的,是能賞善罰惡的;道家的老子和莊子,卻把此「天」的理念化為無意志的「道」。道是宇宙的本體,即是「自然」。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乃是機械的宇宙觀。這個道與向來的昊天上帝的性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莊子也說:「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意思正與老子同。老子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無」,「無」的性質即是宇宙的本體。莊子說:「道無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道存於萬物之中,遍一切萬物無不是道,這實在是泛神論或萬有神教的思想。
-
儒家的思想:孔孟的思想,雖然不信昊天上帝的實在,雖然也是泛神論者,卻與老莊又有不同。老莊著重於宇宙的本體,孔孟注力於宇宙的現象;老莊從本體的遍在而無意志,來否定超越的人格神,孔孟從現象的觀察而置鬼神於不顧。例如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卷七)孔子不以向天禱告是有用的;孔子視天為宇宙的原理,原理是無意志的,向之祈禱何益?故他又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是無意志、無情感的宇宙原理,天就表現在四時百物之中。但是孔子不願否定神鬼,只是教人從實際生活中去體驗是否真有神鬼?他在本質上是泛神論者,在態度上是存疑的不可知論者。他自己不信有神鬼,但也無從果斷神鬼之不存在。在理念上他不承認神鬼,但他覺得神鬼的信仰也確實有用。《說苑辯物》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答:『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祀也。』又向子路說:『欲知死人有知無知,死徐自知之,未為晚也。』」因此,孔子才主張:「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是必要的,雖不一定有神鬼在,就當它真有神鬼在那裡享祀吧!
-
漢儒的思想:老莊及孔孟雖皆不主張信仰神鬼的存在,但在春秋以前陰陽家很盛,專言術數鬼神。因此,到秦漢之際,巫術盛行,方士(巫覡陰陽的苗裔)充斥。秦始皇及漢武帝,都向方士求取長生不老之藥。因此,引用巫術融合儒學,便成了漢儒的特色。王治心的《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中說:「漢武崇尚儒學,立五經博士,而京房(人名)《易》(經)的重災異,孟喜(人名)《易》(經)的說卦氣,鄭玄(人名)註經,都取其說。」又說:「那些學者也是猜透了帝王(迷信)的祕密,假託五行陰陽的說素,創造出什麼讖緯之學來。董仲舒實是這種迷信開創的先鋒,他所著的《春秋繁露》,是提倡五行陰陽的迷信,並且用這種迷信來解釋《春秋》。」
又據宋佩韋的《東漢宗教史》說:「讖緯雖有不同,而同是淵源於古代陰陽家,同是儒家與方士混合的產品,是毫無疑義的。它的起源,大概在秦漢之際。到了西漢哀平年間(西元前六~西元五年),因儒教與方士的混合,『不知誰作』的緯書,乃得託諸孔子而風行於世。然而稍為縝密地說,讖緯的極盛,還在東漢。」到了西漢末年,讖緯已深入人心,狡黠者便多藉以為自己的護符;如王莽、光武帝,均如此。
讖緯有別:「讖」是對於凶吉事故的預言;「緯」是經的別支,共有《易》、《書》、《詩》、《禮》、《樂》、《孝經》、《春秋》等七緯,是用巫術思想來註釋這七部經書的東西,故被指為漢代學者的迷信產物。
第三節 道教的出現
道教的起源
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宗教,僅有原始的信仰;中國唯一的宗教,便是後來成立的道教。因此,本章在介紹了如上兩節的內容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