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宗教學 224

善的力量必定可以征服惡的力量。所以,波斯人在如此的情況之下,一方面毫不氣餒地與可惡的力量戰鬥,一方面又祈禱善的力量保護,把世界視作善與惡的戰場,亦即是光明與黑暗的戰場。由於這種信仰的基礎,開出波斯的文化、政治與宗教,乃是著重於現世生活的,是戰鬥態度的。

因此,在政治方面,西元前五百五十年左右,波斯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國王,叫作居魯士(Cyrus 有譯古列斯)。至西元前五百三十九年,又使巴比侖成為波斯的附庸,也成了巴比侖霸業的繼承者,征服了全部的小亞細亞。在宗教方面,即產生了善惡二元論的祆教。

拜火教與祆教


印度歐羅巴民族對於火的奉祀,幾乎是一致的,不過希臘與羅馬的祀火,是當作祖神崇拜的;印度雅利安人的祀火,是對火神阿耆尼的崇拜。它的職能,是在施恩於眾,拔苦予樂;波斯的火神阿脫爾(Ātur),職能是在滌妄焚垢。

我國稱拜火教者即為祆教。例如《唐書.西域傳》說:「西域諸胡事火祆者。」《酉陽雜俎》也說:「德建國烏滸河中,有火祆祠。」這似乎是說拜火教就是祆教,其實拜火教與祆教是有區別的。

在祆教之前的古波斯人,以火神阿脫爾是主神阿訶羅莫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