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尚未以大規模的武力來作為傳教的手段;倒是為了適應中國固有文化,大大地鼓吹儒回思想的溝通,並且幫著儒家來抨擊佛老。這是原因之二。
回教之得名是在元末,元朝對於被稱為「色目人」的回族,也特別眷顧。降及明代,朱元璋所用的開國大將,例如常遇春、胡大海、沐英、藍玉等,也都是回教徒。因此,起初在邊疆的這個阿拉伯人的宗教,漸漸地遍及中國全境了。這是原因之三。
再有一件趣事,即是邊疆回民之姓馬的很多,考其原因,明朝將穆罕默德之名,譯成「馬木特」,同時,穆氏的信徒又稱為「穆民」,往往要在自己的本名上,加一個「馬木特」某某,結果,好多回教徒就變成姓馬的了。
事實上,現在的回教,已非狹義的種族,它在起初並非先由回族信仰,來中國後雖以回族的信仰為主,再後又遍及於漢、滿、蒙等各個民族。據民國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四年)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正式發表回民的數字,是四千八百一十萬四千二百四十人,相當於當時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除未曾包括臺灣省之外,大陸各省無處沒有回民的踪跡。以東北、西北、河南、河北地區的散布最密。他們的團結力堅強,由於回教的信仰,使他們絕不與外教人通婚,非回教徒要娶回女或將女兒嫁給回男,必須入了回教才可;回人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