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宗教學 418

尚有另一原因:中國文化的心胸開闊,拒小不拒大,所以小乘佛教在中國始終推展不開。《四分律》原係小乘教,道宣則以唯識學的觀點解釋《四分律》,認為《四分律》並不限於小乘,而是通於大乘的。因此,此宗的宗脈,相續迄於南宋之際,始告中絕。

再說淨土宗,早在梁武帝世的曇鸞(西元四七六~五四二年),嘗被武帝敬為肉身苦薩。後遇菩提流支,授予淨土法門,是為淨宗之始。到了唐代,又有道綽(西元五六二~六四五年),繼承曇鸞的思想,講《無量壽經》達二百遍,每日稱念彌陀佛號七萬聲,盛弘淨土。至道綽的弟子善導(西元六一三~六八一年),即大成淨土宗,他以長安為弘化中心,皈依者道俗雲集。因為天臺及華嚴等理論的佛教,對一般群眾無法契機;淨土的信仰,只要學會稱名念佛,便得信仰的受用,所以極受民間歡迎。

善導的主要著作是《觀無量壽經疏》,鼓勵末世造惡的凡夫,但能皈心淨土,念佛求生極樂,必可如願往生。後代以為稱名念佛起於廬山慧遠,實則慧遠的念佛是念佛的相好、佛的法門、佛的實相。

因此,淨土宗老早就有了分流:第一是慧遠流,第二是善導流,第三是慈愍流。

慈愍三藏名為慧日(西元六八〇~七四八年),他曾留學印度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