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膠質塗在牛皮紙上,卻又變作砂紙了。可見同為一種晶體石粉,因了各種不同的使用,便成了各樣不同的名稱。佛教講因緣,那個晶體石粉,可稱為因,即是製造各種玻璃東西的因素,那個「使用」,就是緣分了。科學家的發明,認為化學的元素,不外乎九十二種(參考《辭海》元素表)。這就是說,所有化學物質的形成,都是屬於九十二種元素的範圍,像H2O是水的分子式,H2SO4是硫酸的分子式,H2遇上了O便是水,H2遇上了SO4卻變成了硫酸了,這就是「因緣所生法」的最好說明。講到人的完成,也離不了因緣的範圍;人的肉體是物質的,物質的東西,當然也跟其他的東西一樣;但是物質的元素不能代表精神元素,人的精神雖附屬於物質的肉體,但是肉體並不就是精神,所以佛教對人生的解釋,講十二因緣:
-
無明──是指無始以來的煩惱。
-
行──是指依煩惱而作為的善行或惡業。
-
識──是指我人當時受胎的一個念頭。
-
名色──是指我人在胎中逐漸發育的胎兒。
-
六入──是指我人的五官再加上身體和意識的具足,而將要出胎時胎兒的胎位。
-
觸──是指我人剛出生以後初與外界接觸。
-
受──是指我人接觸了外界的事物,而有所感受的意思,如苦樂等等。
-
愛──是指我人對於所感受的東西,有所愛欲也。
-
取──由愛欲而進於求取也。
-
有──即是因了愛欲的取求,便造成了現前的業因,於是有因必有果,也就有了未來的業果。
-
生──依照現在業因(今生所下的善種或惡子),就要接受未來世的生(即是果報)。
-
老死──我人生了以後,老死是必然的定律。
從這十二因緣的敍述,不但說明了人是怎麼來的,且已說明了生死流轉的前後關係。也許那位不懂佛學的吳恩溥先生又要問我:「人生既然是生死流轉,輪迴不已,那麼當地球完成以後的最初人類是從那裡流轉過來的呢?」這我可以告訴你,人的本性,並不是在有了地球以後才有,也不是到地球毀滅的那天終了;人的本性或真性,便是各自的佛性,佛經上稱為「如來藏」,乃是無始無終的。現代的科學家推測,太空的其他星球上,可能有高過人類智慧以上的生物,那麼我們能說在地球未完成之先,就沒有其他的星球,或其他星球上的人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