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為論書,也稱為經。由大眾部到大乘教的許多論書,多有採取經的名稱而託為佛說,論書的性質與經書不同,是值得注意的。
部派的小乘經典,在結尾時僅說明聞法者的歡喜奉行便止。大乘經典為使其廣為流佈起見,經末往往有「囑累」菩薩、天神、王臣等的護持,並且強調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等的功德。同時每說一經,輒用最上的字句來說明該經在佛法中地位之隆高。用最勝的形容,強調信奉及傳流的功德,乃是大乘經的第二特色。
小乘教以羅漢的解脫為目標,大乘教則以菩薩道的圓滿─成佛為目標。所以,菩薩之道,深廣無倫,其主要內容為:菩薩,發菩提心,行六波羅蜜多,歷十地而成佛。根據《大智度論》的三句話可以總括大乘教義:1.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一切智智即是無上菩提;2.大悲為上首─發大悲心以普濟眾生之苦;3.無所得為方便行─體證緣生空無我之義,忘我而為眾生服役,嚴淨國土。
根據《大日如來經》,也有三句話攝大乘教義:1.菩提心為因,2.大悲為根本,3.方便為究竟。
不過,切勿誤解「方便」的本義。以善巧的種種方法,達成便利眾生悟入佛智的任務,稱為方便。所以絕不可釋作「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