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251

分成兩大系:1.自無著到世親系的瑜伽佛教。2.自《如來藏經》到世親系的如來藏佛教。若將此兩系來對照漢文世親論書的譯者,那麼,玄奘一派是屬於瑜伽系,菩提流支、般若流支、真諦等的立場,是屬於第二系。

《唯識三十論》


現在僅討論繼無著而來的世親思想,那就是《唯識二十論》及《唯識三十論》(又作《唯識三十頌》)的立場。《唯識三十頌》,則為世親唯識學的代表作。不過,世親僅作了《唯識三十頌》,沒有親自為頌作釋,後來所謂的唯識十大論師,便是為此三十頌作釋的人。中國的《成唯識論》,是玄奘應窺基的請求,將十大論師的釋論綜合而成。實際上因為玄奘之師戒賢,是護法系的學者,所以,《成唯識論》的內容,也以護法的見解為準;既不能說即是世親的思想,也不能代表十大論師的思想。

但是,從《唯識三十頌》,仍可見到世親思想的輪廓。

依照唯識家的分科法,《唯識三十頌》可分為三大綱:唯識相,即頭上二十四頌,是對宇宙萬有之現象界的說明。唯識性,即第二十五頌,是對一切事相之理性(本體)的說明。唯識位,即末後五頌,是對修行證果之位別程序的說明。在此三大綱目之中,以第一綱的唯識相最要緊。唯識相的說明,主要是在三種能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