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76

第四節 初期的聖典

聖典的開始


在此所講的初期聖典,是指佛典的初期及型態的完成階段,大約是從佛陀時代到阿育王時代,或更後至部派時代的初期。

在本章第二節,已說到佛陀時代,至少已有法句、義品、波羅延、鄔陀南、波羅提木叉的集成部類,那是弟子們為便於記誦,而將佛陀所說的,做了提綱性的分類編集。

佛滅後的第一次結集,據南傳《大史》所稱,是法與律,但未說出名目。《島史》則說第一結集的法之內容,是九分教。至於包括了論典的三藏之名,最初出現在南傳的《彌蘭陀問經》(Milindapañhā相當漢譯的《那先比丘經》,其時代為西元前第一世紀頃),但是也可確定,在佛陀時代,已經有了論的實質,雖尚未曾獨立一科。

律藏與法藏


律的最初型,已難考見,近世學者則以《巴利藏律》,以及北傳漢文系的《摩訶僧祇律》,比較近古。有人以為,律藏初出時分比丘及比丘尼兩大綱,每綱各分毘尼、雜跋渠、威儀法之三類;因此,古本的《比丘戒經》內容,也僅有四波羅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十尼薩耆波逸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