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92


甚至有人以為,《歷代三寶紀》(《大正藏》四九‧二三頁下)所說,秦始皇時代到達中國的西域沙門釋利防等十八人,雖其傳說無徵,卻與阿育王的時代相當,或即也是受阿育王派遣的一支傳教師罷。(印順法師《印度之佛教》第五章第三節九五頁)

阿育王對於佛教的功勞極大,對於印度歷史的貢獻至鉅,所以有了一個「正法阿育王」(Dharma-Asoka)的美稱。但他所建的偉大寺院,現均無一倖存。其所建窣堵波,玄奘所見不下五百,現所發現者,只有二處:一為桑佉(Sañchi)之一聚,一為婆爾呼特(Bharhūt)之塔。其所建石柱或石幢,玄奘見有十六處,現只有九處了。

兩個阿育王


據南方所傳,佛滅百年,毘舍離七百結集,是在迦羅阿育王(Kālasoka)時,從此分為大眾上座二部。第三結集則在佛滅二百二十年頃的正法阿育王時,是為賊住比丘起諍而行結集,從此以後,即由大眾部分出東山等六部。

但以北傳所記,佛滅百年有毘舍離七百結集,國王為誰則不明,佛滅百一十六年後(《十八部論》,《大正藏》四九‧一八頁上,謂百一十六年),《善見律》卷一(《大正藏》二四‧六七九頁下)謂佛滅百一十八年後阿育王統領閻浮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