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史 48

論理的性格極強,對因明論書的翻譯,竟達六十六種,其中有六十三種未被譯成漢文,可見漢藏佛教之間的偏重與偏輕之所在了。

第四節 佛教的隆盛與破滅

徠巴贍王與甥舅碑


吃㗚雙提贊王時代,佛教雖已盛大,然其仍為草創階段,例如傳譯經籍,多恃口傳而無寫本,改易脫落,勢所難免,有待改訂之處甚多。而且當時的入藏諸師,體多衰邁,不勝繁劇。但是這位第三十五世的藏王,對佛教的貢獻之大,及其武功之盛,已超過前代諸王,故為西藏人奉為轉輪聖王,且以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可是,再傳三世,到三十八世藏王之際,始臻於前傳佛教的巔峯。

這位三十八世藏王,便是吃㗚徠巴贍(Khri-ral-pa-can),他的在位年代是唐憲宗元和十一年(或元和十二年)至唐武帝會昌元年(西元八一六〔或八一七〕─八四一年)。當他即位之初,嘗寇中國邊境而獲勝利;和平解決之時,漢藏雙方曾兩度結盟立碑,第二度所立的「甥舅聯盟碑」,即在徠巴贍王之世,那是唐穆宗長慶元年(西元八二一年),一說是長慶二年(西元八二二年)。當時所立石碑,現仍存於拉薩,唯以年代久遠,字跡已剝蝕不可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