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157

根據一九五〇年出版的《宗教年鑑》統計,已從十三宗五十六派,增加到一百六十二派。

新興宗教分為大本教系統及法華信仰系統的兩大流。大本教是根據天理教及金光教的神話、信仰、教團而成立,乃受真宗及基督教的影響而來。法華信仰是由日蓮宗的再認識而產生,明治時代即有國柱會,後有靈友會,昭和時代又有妙道會、思親會、立正佼正會、創價學會等最為著名。以人數來說,立正佼正會及靈友會,均已超出百萬乃至三百萬,數年前立正佼正會以四十億日圓,建築了一座現代世界第一雄偉的佛教聖堂。創價學會則在急起直追,人數也由十萬而百萬千萬地上升之中。據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日的報章雜誌說:「今年十一月間的報導,日本九千九百萬人口中,創價學會擁有一千三百萬會員。」同時,尚在以每月增加十萬人的高速度上升之中。

這些新興宗教的共同原則,即是無不重視組織,他們以嚴密而堅強的組織力,來發展教務,吸收信徒。

佛教參政與團體活動


大正年間,民主潮流洶湧澎湃,佛教亦受其影響,往日以僧侶為「方外」的立場,至此有了改變。在大正三年,上屋詮教的〈宗制改革論〉中,即有三點主張:

於是,在大正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佛教界的各宗管長,在西本願寺成了佛教連合會,同時於大會中決議了參政問題與宗教行政之確立的兩大提案。到了大正十二年,以佛教連合會與護國團兩個組織,在東京增上寺共同召開了「僧侶參政權問題佛教大會」,向政府請願,而使此一運動達於高潮。

這一運動在當時雖未獲致結果,但在教內,卻掀起了好多次佛教徒大會,特別是各宗派的大法會。例如:大正十年,延曆寺的傳教大師圓寂千百年紀念大會;法隆寺等的聖德太子逝世千三百年紀念大會,日蓮宗的宗祖誕生七百年紀念大會;大正十二年,真宗各本山的開宗七百年紀念大會,以這些大法會的舉行,來提高並回顧各宗宗祖的信仰與思想,同時也在希望藉此活動的聲勢,以促成僧侶參政權獲得的早日實現。

明治以後,日本佛教固然在國內求生存謀發展,同時也像西洋的耶教一樣,把目標投向國外的開發,明治七年(清朝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東本願寺即創別院於我國的上海,同時也在琉球傳教。明治十年以後,又向朝鮮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