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177

常旋繞丈六慈氏(彌勒)石像,石像之面亦隨大賢而轉;又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遇大旱,詔大賢入內殿講《金光明經》祈雨,宮內之井已天旱而枯,大賢默禱之時,即刻湧出高達七尺的水來。大賢深究相宗奧旨,刊定邪謬,遊刃於八識,所以後之新羅學者,亦皆遵其遺訓。著述計有四十二部,現存者尚有《藥師經古迹記》、《梵網經古迹記》、《梵網經菩薩戒本宗要》、《大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成唯識論學記》等。他的著述,多以「古迹」為名,以示他自己的謙抑,他是依諸家的疏釋,取要而錄之成書的,例如:《梵網經古迹記》,要義即是依據義寂與法藏之疏而製。

韓國,除了佛教的輸入早於日本,儒家的學藝,它也做了中日之間的轉運站,早在百濟古爾王五十二年(晉武帝太康六年,西元二八五年),即送博士王仁至日本,並獻《論語》及《千字文》,可見儒學流於三韓,為時很早。在百濟近仇首王元年(東晉孝武帝寧康三年,西元三七五年),亦說王為太子時戰勝高句麗時,將軍莫古解曰:「嘗聞道家之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所得多矣,何必求多?」可見老莊之學輸入三韓,為時也不遲。到了新羅聖德王十八年(唐玄宗開元七年,西元七一九年)建立的廣州甘山寺〈彌勒造像記〉,及十九年同寺的〈阿彌陀如來造像記〉,已見有將老莊的逍遙物外與佛教的玄寂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