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其各王的成績多在建寺、受戒、齋僧上面,目的則多為了禳災祈福,據《宋史‧高麗傳》稱其王城,有佛寺七十區之多。各王所設齋會之大,往往飯僧一萬、三萬,乃至五萬人,因此,流為祈禱的佛教,佛事興隆而法門腐敗,流弊叢生,到了太祖逝後六年,就有:「子背父母,奴婢背主,諸犯罪者,變形偽僧,及遊行乞丐之徒,來與諸僧,相雜赴齋者亦多。」(《高麗史》卷九三)

在十一主文宗王時,諸州府縣,逐年設輪經,而外放官吏多憑此機會斂財自肥;並有託佛事之名而遂醉飽娛樂之實者。文宗王十年有制云:「今有避役之徒,托號沙門,殖貨營生,耕畜為業,估販為風,進違戒律之文,退無清淨之約……冠俗之冠,服俗之服,憑托修營寺院以備旗鼓歌吹,出入閭閻,搪揬市井,與人相鬥,以致血傷。」所以,文宗王要:「沙汰中外寺院,其精修戒行者悉令安住,犯者以法論」了。(《高麗史》卷七)

文宗王二十一年,偉大的興王寺落成,該寺費時十二年,凡二千八百間,竣工時,特設燃燈大會五晝夜,「王率百官行香,施納財襯,佛事之盛,曠古未有。」「諸方緇流,坌集無算。」「擇有戒行者一千赴會。」(《高麗史》卷八)

太祖的父親嘗與擅於風水陰陽之術的道說禪師友善,歷代君王也頗重視道說所傳的方術,因此到第十五主肅宗王時,竟有妖僧光器,偽造陰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