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253

黃海的軍隊,訂立馬關條約之後,日蓮宗的僧人佐野前勵到了朝鮮,促使朝鮮解除了這項禁令。但是,佛教並未因此而在韓國消滅,當朝鮮滅亡時,竟然尚有寺剎一千三百餘所,僧尼七千一百人。

相反地,由於崇儒的關係,朝鮮國內的書院林立,初為講論道義,後則評論朝政,往往一人先唱,隨即眾口同聲,傳檄國內,數旬之間即遍於全國,稱之為儒通。凡朝廷每任免一人,即造成儒士的議論沸騰;漸漸形成私怨的黨爭,相互攻擊,一進一退,朝廷人事,猶如潮汐(幣原氏《韓國政爭志》)!不得已,在李太王的父親大院君攝政之時,見其流弊太大,便把書院撤棄了。

附註:本文的原作係二十四開本長達五五五頁,約四十六萬字,以編年列傳的方式,共分:教學傳來之代(計六章)、禪道蔚興之代(計三章)、禪教並立三代(計十二章)、禪教衰頹之代(計十七章)四編。大概是以三韓的佛教、新羅的佛教、高麗的佛教、朝鮮的佛教,如此分編的。我在節譯的時候,為了篇章的字數,所以分成了八章。同時,在原則上,本文也是用的編年列傳式,但是為了敍述的方便起見,有時也不一定依照編年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