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81

可從佛教說話集之編纂,而知其產量之豐富。主要者有:《日本國現報善惡靈異記》三卷、《三寶繪詞》三卷、《今昔物語集》三十一卷。尚有佛教歌謠之所謂和讚,例如:珍海的《菩提心集》、千觀的《彌陀讚》、後白河天皇御撰的《梁塵祕抄都》二十卷。此外,有源信的《往生要集》、永觀的《往生十因》等,均係一代名作。

藝術方面,平安初期,以密教美術為主,中期之後,即由淨土教的美術代起,稱為(彌陀)「來迎」美術。例如:宇治的平等院法華堂,日野之法界寺阿彌陀堂,其以丈六阿彌陀如來像等,最為有名。又如源信於高野山所畫的聖眾來迎圖,被稱為淨土教繪畫的最大傑作。

神佛合一的思想


自奈良時代以來,佛教漸次與日本的神道思想混合。此可溯源聖德太子,崇佛而不廢其固有神道的祭祀開始。佛教為適應日本的環境,遂將神佛界限廢棄。到了平安中期,竟學印度佛教的末期,以本地及垂迹的觀念,付一切外道之神以合乎佛法的地位,而將日本的神祇,解說為佛菩薩的垂迹權化。故將各神祇,均配置以佛菩薩的身分。例如:比叡山和日吉山王七社之關係,興福寺與春日神社之關係,即是因此神佛混同的思想而結合起來。又說什麼神是阿彌陀佛的垂迹,什麼神又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此到明治維新,倡神佛分離,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