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戒、定、慧的三無漏學,十善業屬於戒,戒的精神在於存心的善惡,心若純善,即入於定的層次,定力若深厚而且持久,便發生智慧的功能。故其三學的根本,乃在於內心的功用。如果無法以修行定慧二業而得自力解脫,便退而求其次,一邊僅僅持戒而修行十善,同時發願求生佛國,以他力獲得度脫苦海的機會。因此,我們若能直接從自心的淨化著手努力,乃是最實際的修行態度。這裡所說「自心世界的淨土」,便是修行三學,淨化身心,心不受夢想顛倒的煩惱所動,則心既清淨,身亦清淨,身心既清淨,所處的國土亦無不清淨。由於苦樂淨穢,無非出於心的感受,心既寂靜不動,所見則無非一片清淨的世界了,此種清淨,超越淨穢相對待的分別心,乃是無條件、無比較、無牽掛的絕對清淨。若能常住此境,豈非即是恆處佛土。現舉幾則經證如下:

1佛所說者

2祖師所說者


以上三例之中,前二例所說的「身中淨土」及「佛心」,是指修行成就的「清淨心」,故有「十善是天堂」、「心淨即西方」之說,亦有「心心作佛」、「處處成道」之見。至於天臺宗的「一念三千」,乃謂即此現前一念,不論淨穢,均具十法界的性相功德,心與佛相應,當下即是佛,當下即在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