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神是創造主,是無上權威的本身,諸佛的淨土則不然,乃是諸佛與眾生共同的努力所完成,以佛的本願為主導,再以眾生的功德和心願為輔佐,淨土的完成始有可能。若僅有佛土而不培養求生佛土的眾生,那個佛國,若非寂光土,便無意義可言。故在《阿閦佛國經》卷上說有「若干百千人,不可復計,無央數人,積累德本。」《放光般若經》卷一九說菩薩「並化餘人,淨身口意」,「亦勸進人,使行六度」。這些都說明了諸佛在因地時,為了成立淨土,先要培養教化預備生其淨土的眾生,作為他們在淨土中的教化對象。他們有群眾的嚮往擁戴歸信,方能完滿成就其淨土的莊嚴。另外可舉兩證如下:
- 《維摩經.佛國品》云:「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註六)
- 《十住毘婆沙論》卷三〈釋願品之餘〉云:「不淨略說有二種:一以眾生因緣,二以行業因緣。眾生因緣者,眾生過惡故;行業因緣者,諸行過惡故。……轉此二事,則有眾生功德、行業功德,此二功德名為淨土。是淨國土,當知隨諸菩薩本願因緣。」(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