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考 18


由於三千諸法在於剎那一念,便構成了三諦圓融的理念,也就是說,當在成道之時,此一本有之理,即能以一身一念而周遍法界,顯現三千即空之德,便成般若;顯現三千即假之德,便成解脫;顯現三千即中之德,便成法身。也就是開示悟入三德之祕藏了。

已如前述,一念三千之說,乃是智者大師晚年的思想結晶,唯到《摩訶止觀》,方始開演出來,在此之先完成的《法華玄義》卷二上,以及《法華文句》卷二上等處,雖已論及十界十如的互具互融,但尚未及三千之說。此在荊溪湛然的《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也做了如下的論述:「大師於覺意三昧,觀心食法,及誦經法、小止觀等,諸心觀文,但以自他等觀,推於三假,並未云一念三千具足。乃至《觀心論》中,亦祇以三十六問,責於四心,亦不涉於一念三千。唯四念處中,略云觀心十界而已。故至止觀,正明觀法,並以三千而為指南,乃是終窮究竟極說。」(註三)

這是湛然大師對於智者大師,在觀心思想體系上的發展過程,所做的源流追索。但是,智者大師,何以在晚年之際發現了這麼一個重要的思想呢?這恐怕與《華嚴經》有著極大的關聯。甚至可說,他在《摩訶止觀》所示十乘觀法的第一觀不思議境,述及的一念三千,已很明顯地表露著,是依照《華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