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公餘,將全部的精力乃至物力,奉獻給這項佛教的獎學事業,由他的努力,在臺灣的各大專院校之中,已有十六所成立了佛學研究社,共有社員二千五、六百人,所以,周宣德的功績,頗令一般的比丘、比丘尼們慚愧,雖然出家人給予這項獎學事業,也有若干的汗馬之功,但在周宣德居士的眼下,出家人似乎是一班無用之徒,縱然他之進入三寶,也是由於臺灣高僧智光和尚的接引,他在對大專學生的活動之中,卻從不鼓勵乃至阻止知識青年接近出家人,更不用說皈依三寶,他僅以「對佛法做學術的研究」來勉勵青年,所以,給青年的影響,是學術的,不是宗教的,對未來的佛教文化,自可能有若干影響,對佛教信仰的發展,作用輕微。
因此,周宣德的熱忱工作,嬴得佛教界一致的讚歎,周宣德所持的觀念,卻被教界的有識之士不以為然!
智光和尚獎學金,是以他老的一筆遺產作為主要的基金,幸得他老生前的一位在家弟子張伯英居士的主持保管,以優厚的利息,提出作為清寒獎學金。南亭法師曾說:「以少數的獎學金,等於利用人家的學校,而收自辦一所佛教大學的成效。」這固然是在我們尚無一所佛教大學之時,足以用來自我安慰的話,但是,能有這三個獎學基金會,不論如何,它已把佛教兩個字,由山門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