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華岡》及《中華》佛學學報
在一九六〇年代的臺灣佛教界,能有治學興趣和研究潛力的人,實在不多,所以前三期的《華岡佛學學報》作者群,一共十四位,那便是印順、道安、邢光祖、張曼濤、張尚德、林傳芳、韋達、梁道蔚、藍吉富、黃公偉、巴宙、陳祚龍、陳清香、周邦道。其中在臺灣島內而有教授及研究員資格身分的,僅印順、道安、邢光祖、韋達、張曼濤、黃公偉、周邦道等七人,巴宙教授在美國,陳祚龍教授在法國,陳清香、張尚德、林傳芳、藍吉富、梁道蔚等五位,都尚是講師及研究所學生的身分。至於他們的作品性質,具備學術論文形式及價值的,僅僅邢光祖的〈禪與詩〉,印順的〈波羅提木叉經集成的研究〉,張曼濤的〈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魏晉新學與佛教思想的問題〉,林傳芳的〈新發見的西藏佛教文獻Hu Lan Deb Then的內容及其價值〉及〈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展開〉,陳祚龍的〈劉薩河研究〉,藍吉富的〈楊仁山與現代中國佛教〉及〈漢譯本《中論》初探〉、陳清香的〈觀音菩薩形像研究〉,共計七人寫了十一篇。其餘諸文,則係譯稿、札記、英文著作、書評、通訊、辭、序等。
一九七二年八月,道安法師在《華岡佛學學報》第二期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