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以深切的道心為根本,然後當保持健康的身心,努力來充實學問。求學問則不為個人謀衣食,不為一己求出路,但為佛法得昌隆,唯願眾生皆離苦。是以學問推展道心,勿以學問替代道心。不然便是本所教育的失敗,豈用再辦下去!

我在日本留學之際,未學任何與佛學無關的東西,卻利用假期到日本全國,參訪各宗修持的專修道場,以期學習若干實用的修持方法,用作自利利人的方便。以我已有的佛學基礎,已經能夠明辨,何者是正統正信的佛法,何者是日本本土民間信仰發展成功的附佛法外道;唯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對我此後自修,並指導他人修行,均有益處。我在日本所見著名的佛教學者,無不有其崇高的宗教情操及堅固的信心與願心。學問有兩種作用:一為歷史文化的回顧與創新,一是有利於人類人格心向的淨化與提昇;若僅屬於第一種,於一般學者即可,於佛教學者則不足也。謹述如上,願與諸位同學共勉。

聖嚴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於紐約

二、致諸護法理事


楊理事長果王居士暨佛學研究所理事會諸位同仁慧鑒:

本所經過九年的孕育努力,終於在本年七月獲准教育部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