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會繼續舉辦「國際佛學會議」。法鼓山工程已設計了一座現代化的國際會議廳,將裝置四種語言同步翻譯的設備,也不斷地增加圖書,希望達到藏書二十萬冊的目標,這些都是教學方面的一些重要設施。
我們辦學的宗旨,是在培育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來從事人文教化與社會服務工作,以開創人文社會遠景,發揚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和平。其次,在行政支援設施方面,有禪堂、關房、齋堂、寮房、教職員宿舍,總之,希望法鼓山能建設成一所完整的人文社會人才與佛教菁英的培育中心,以推動我們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從這個龐大的計畫來看,是一樁偉大的教育事業,也是一塊廣闊的慈悲福田,因此,這樁偉大的事業需要大家努力來完成,而這塊廣大福田的功德,也要讓大家來分享。
記得三年前,我們買進第一塊土地,當時只有幾十位熱心人士擔任護法勸募工作,直到上個月的統計,已經有三萬多人投入法鼓山事業體的工作行列,他們是有錢的人出錢,有力的人出力,作出了忘我無私的奉獻,在此我特地向一群任勞任怨的萬行菩薩,表示由衷的感謝。
回想創辦佛研所那一段艱苦歷程,有些心酸,但是見到學子們回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