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類的文化自然不無增益,同時以學者的態度來予佛教以學術性的研究,較諸那些吃了佛教的飯尚不知信佛所為何事者,已經清高千百萬倍。唯其即使如此,對於佛教的宗教價值,卻又無多增益,因其僅僅限於研究佛教的發展,而不從事於佛教生活的實踐,已非佛陀創教的本義了。

四、佛教的宗教教育


那麼,什麼才是佛教的宗教教育呢?雖在佛典中不曾出現過「宗教教育」這個語彙,但於佛典之中,卻又在在都記載著宗教教育的文獻和宗教教育所產生的精神。那就是佛教生活的實踐。

說起宗教生活的規定,佛教又比其他宗教嚴格得多,也詳盡得多,佛教除了各部經論之中,每皆談到佛弟子們的生活規範之外,還有五大部的律藏,專門討論剖析並說明佛弟子們的生活方式。佛教的戒律,看似枯燥無味,但是佛教之所以為佛教的根本精神,便在戒律之中產生。本來,一個佛教徒之異於非佛教徒,如果不能從佛教特有的宗教生活──律儀行持之中表現出來,單單只會唱誦幾卷經文,或者只知幾句佛學的名詞,那是算不得佛教徒的,即使他在形式上已受了五戒、十戒,乃至比丘戒、菩薩戒,也是徒然。因為佛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