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已有平川彰擔任的《八宗綱要》,石田瑞磨擔任的《往生要集》,玉城康四郎擔任的《攝大乘論》,早島鎖正擔任的《長老偈.長老尼偈》,中村元及早島鏡正聯合擔任的《佛陀的言語》。

再說《佛教文化》這本刊物,雖僅七十二頁,它的內容則相當結實,例如復刊號中,有玉城康四郎的〈在現代社會中的佛教〉、宮本正尊的〈追求善而生存於真實中的歡悅〉、日本大學教授吉田紹欽的〈虛偽與真實〉、專修大學教授杉靖三郎的〈死和(佛教的)禪〉、中村元的〈想像日本佛教的前程〉。中村氏這篇文字,其實是考察了外國之後的報導,故其副題為「回顧海外的佛教」,他在今年春夏之間,曾到過曼谷、香港、臺灣、夏威夷等地,對於臺灣佛教的情形,介紹了:中國寺院的建築型式,慈航法師的通俗教化,印順法師的小室中選述研究,臺灣青年僧侶的日漸減少,是由於臺灣政府要徵僧人服兵役。他對他的學生葉阿月女士在臺灣大學開講印度哲學,以及張曼濤君在中國文化學院指導佛學的研究,均有報導。對於周宣德利用「國際文教獎學基金會」、「詹煜齋佛教文化獎學基金會」、「焦山智光大師獎學基金會」而做的大專院校的佛教青年活動,也有提到。其實,像周氏這樣的青年運動,在臺灣而言,固已難能可貴,但因他個人有些英雄主義色彩,亦非學有專長的佛教學者,僅是熱忱的佛教運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