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為社會帶來負擔。第二,由於生來即有成為僧侶的資格,僧人便不求宗教精神的提揚和學問修養的深造,導致佛教的宗教使命頹廢,優秀人才難見。結果,將為佛教的數運,帶來自然的淘汰,或者外力的摧毀。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當在百年以前的日本,佛教抱殘守缺,雖具出家的形態,都沒有出家人應有的資質,原因是德川幕府的「檀家」制度,使得僧人養尊處優,荒蕪了道學的精進。故到明治維新之際,覺得佛教的存在與否,對於國計民生,無關輕重,故在神政復古的原則下,計畫將佛教一舉消滅。就在此時,日本佛教的內部,產生了徹底的反省和護法運動,一時之間,佛教的人才輩出,為佛教帶來了教育上的革新運動、文化上的復興運動,總算把垂危的法運扭轉過來。但是,直到現在,日本佛教界的有識之士,依舊沒有忘了德川幕府末期,儒家排佛的三大理由:一是攻擊佛教捨家出家,不謀現世的福利,但求來世的幸福;二是非難經營寺院的財政負擔過重,僧侶遊墮不事生產;三是排斥佛教違背自然。

結果,佛教界在教育文化方面,趕上了時代,同時也有人,例如釋雲照(西元一八二九~一九〇九年)起而提倡持守十戒的運動。尤其由於明治天皇准許僧人結婚食肉之後,更有井上圓了(西元一八三四~一九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