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五年,法令一宗一管長制度實行時,稱為日蓮宗興門派;明治三十二年,改名為日蓮宗本門宗;明治三十三年,再改名日蓮宗富士派;到了大正二年,始改成現名日蓮正宗。以大石寺為總本山,下轄二百餘座末寺。從歷史上看,此派不算新派,但是由於此派派祖日興所主張的「本勝迹劣」等的思想,深受創價學會的欣賞,因此為其依附利用,創價學會也把大石寺視作總本山了。但在組織上,依然各自分立,例如大石寺日蓮正宗的現任管長為僧侶細井日達,大石寺創價學會的現任會長乃是池田大作,名同實不同。

(三)本門法華宗系


此派的派祖是日隆(西元一三八四~一四六四年),所謂本門法華宗,即是將二十八品的《法華經》,判為迹門和本門的兩大部分,並以天臺智者的思想是迹門,日隆專弘《法華經》本門的由〈從地涌出品〉至〈囑累品〉的八品,故到明治九年,獨立一派時,稱為「日蓮宗八品派」,明治三十一年,始改為「本門法華系」。由此派開出的新教派,則有「本門佛立宗」、「日蓮主義佛立講」、「在家日蓮宗淨風會」、「本派日蓮宗」、「日蓮法華宗」、「本門經王宗」等。其中當以根本宗派的本門法華宗較盛,也僅二十六萬五千八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