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 275

《法鼓山的方向》自序


自從一九八九年三月三十日簽約得到臺北縣金山鄉那一塊寶地,被我命名為法鼓山以來,到一九九五年五月底為止,已歷經六年又兩個月。在此期間,由於自然資源的管制及水土保持的重視,已越來越嚴格。各級政府對於開發山坡地的申請案件,要求的項目也日益嚴密,以致法鼓山在硬體工程方面的進度,雖然獲得各級長官的熱心協助及各方護法的大力推動,還是無法快得起來。

然而由於法鼓山的出現,在軟體方面的建設,成長的速度相當的穩定。又因為硬體建設,需要大量的經費,便有許多居士們成立了募款組織的護法會;我們募款建設法鼓山的宗旨,是為興辦教育事業,擔任勸募工作的菩薩們,應當也就是接受佛法教育的成員,否則光替法鼓山募款而卻得不到佛法淨化人心的利益,豈能有感動他人的心力和願力?又豈能輾轉地向廣大的社會大眾勸募?

因此,在這六年多來,與其說法鼓山的護法會,在進行著勸募建設基金的活動,毋寧說法鼓山的僧俗四眾,都在從事以修學佛法淨化人間的工作。形式上法鼓山是在做募款活動,實質上法鼓山是在做弘揚智慧與慈悲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