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罪過,實在太大了!所以佛在本經中,強調著說:福田有三種──報恩、功德、貧窮。供養如來世尊,是報恩功德的二種福田,供養眾僧,則包括了三種福田。又說:在家弟子,要常到寺廟僧坊中去,親近諸比丘等,咨問法味,至心聽受,憶念不忘,並為轉化眾生,自利利他。這當然與一般的寺廟,信徒進廟,只為燒香拜佛而無佛法可聽者不同了。但是在家弟子進廟,燒香拜佛與供僧,即使供的是破戒比丘,也有無量功德,這也是本經所說明的。


《瓔珞經》中說,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所以有戒而犯者,勝過無戒而不犯;受了菩薩戒,發了菩提心的人,即使犯了戒,犯戒的罪業雖重,定要遭報,但其必將由於他曾受過菩薩戒,而可決定得度,成為真實的菩薩,乃至證得無上的佛果。要是不發心,不求菩薩戒,甚至不求受五戒與三皈者,既不下種,也就不會有所收穫。同時,菩薩雖然犯了重戒失戒,失戒之後,仍可重受。這是《梵網經》、《瓔珞經》、《瑜伽師地論》諸經典所共許可的。不受菩薩戒的三皈在家弟子,只是優婆塞(夷),而非在家菩薩。故我希望在家弟子們,均能發最上心,求受菩薩戒,即使今時的受戒法,不能絕對如法,但能種種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