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念生居士的再建議,時間經過三年多,雖然大家同情這一印藏的建議,但是願意承當這一事業的人,卻並不多。據說這次印藏的最初參與計畫的人員,僅只東初法師、蔡念生居士、張少齊居士及張清揚居士四個人。繼由蔡念生居士等的從旁建議,交中華佛教文化館主辦,經該館於各報登出印藏啟事之後,各方的反應頗為良好,為了鄭重其事起見,便著手聘請各委員、顧問、發起人等,而將有關的工作推動起來。不過據東公法師對我說:他在最初,對於這一事業的能否成功並沒多大的把握,但他有個信念:凡為佛教做事,只要是真正為了佛教,不必擔心成敗,自有龍天護法。但是,「事非經過不知難」,一件事業的成功,必有其艱苦的奮鬥,這於本書的〈影印大藏經始末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次,這回《大藏經》的影印而得圓滿成就,固然由於印藏過程中的多方節省而求得預約價格的盡量低廉,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兩年左右的時間中,付出二、三千元的新臺幣(正藏於二十六個月付清二千八百八十八元),在經濟力量較為寬裕的人來說,固然並非難事,但是據我所知,這次請藏的分子之中,有些是軍人,有些是公教人員,有些是清苦的學者居士,他們都是在微薄的收入及生活的壓力之下,抽出錢來購請藏經,甚至有些人為了決心購請藏經,竟以父子姪孫或數人以上拼湊起來合請一部者,像這樣的精神實在值得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