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僧團是最最講求和的,以六和敬,謂之和合僧,講求僧團大眾的和樂相處,從生活言行的和樂相處,乃至打內心起的和樂相處。但是,僧團雖以「和」字規範大眾,「和」字卻不等於「同」字,在和樂相處之中,也分有戒臘的年數,行位的高下前後,以及生活上的差別等次,上座比丘與下座比丘是不同的:內證的工夫不同,修學的境界不同,出入往返的位次不同,乃至接受信施供養,往往也是不同的。但此不同,絕不等於不和,其實,也正由於此等合理合情的不同,才能顯出上下尊卑的次序來,也正由於此一次序而能產生和樂相處的結果。
爭與和,看似相背的,實即也是相接相應的,只要是為知見而爭,只要是和而不同,那都是我們的時代,最最需要的東西啊!
■本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