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像數十年的知交一樣,無話不談,所談的問題,亦無不感到是彼此相通的事物。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出家人,從中國大陸而到北美的社會,均曾經歷過若干感人的故事。背井離鄉,為法亡軀,每到一處,均有弘法不易、人地生疏、語言障礙及風俗不同的困難。但是,這些困難,無法阻止他們為傳播佛法而做的努力。

二十三日清晨,性空法師到南山寺,與我暢談,並出示他收藏的一座北齊時代的銅雕佛像以及一座至少是清代的觀音銅像。

上午十點三十分,詹居士及陳居士,到南山寺來接我去多大。先到東亞圖書館門口,史景成教授已在等著我們。他主要研究甲骨文,而對中國文化,則門門皆通。他帶我們參觀了圖書館。收藏中國的圖書,相當豐富,經費好像很充裕,畢竟這是加拿大的公立大學,而且是著名的學府。在圖書館有一位館員張樂道先生。見了我便合掌稱法師,他自我介紹,他是從小信佛,是皈依甘珠爾瓦活佛的。這位張先生在二十四日下午的多倫多機場,又遇到了一次。他是赴紐約,出席美國亞洲學會年會的,真有緣。

嗣後史教授又給我介紹了宗教系的主任教授John Brownlee、該系前任的主任教授Donald V. Wade教授,以及這次擔任接待我的K. J. Joblin教授等,見了面。主任教授不過四十多歲,他曾在日本京都住過一年多,能講普通的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