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創辦高等教育,培養高級人才,不僅沒有資格親自主持,而且也沒有那樣的能力。要做一個成功的游泳教練或球隊的教練,至少自己要會浮水,要會打球。所以,我就被因緣推著,接受了博、碩士課程的教育以及學位論文的撰寫。
我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從事於學術的研究,不是為了學術而學術,為了研究而研究。例如我為什麼選擇蕅益大師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這有三個原因:1.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師之一。他不僅是一個學者,實際上是一位實踐家。所謂行解相應,正是佛法的標準原則。2.大家都認為蕅益大師是中國天臺宗最後一位大成就者。我對天臺宗所倡導的教觀並重、止觀雙運,非常嚮往。因為這是教理和禪觀相輔相成,也正是今日佛教所需要的一種精神。3.我在選擇論文題目的時候,向指導教授坂本幸男請教,他說,本來他想寫,現在老了,所以曾經鼓勵另外一位中國留學生寫而還沒有消息,現在如果我能也願意寫,實在太好了!
當時我問他:「寫什麼?」他說:「蕅益智旭。大家說他是天臺宗的一位大師,究竟他講些什麼?他的著作很多,看來也相當地龐雜,所以需要加以研究。」同時,他又向我指出: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天臺學者,靈空光謙(西元一六五二~一七三九年)在他所寫〈刻靈峯蕅益大師宗論序〉中曾說:「讀蕅益宗論而不墮淚者,其人必無菩提心。」當時我還沒有讀過《靈峯宗論》,讀了《靈峯宗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