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Ⅱ 163

儒家重視的宗教,體現於祖先崇拜,基本上是孝道思想──慎終追遠的延續,所以只要「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算功德圓滿,並不探就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因何而生等生命問題。

這種思想蘊釀出中國知識階層的人本主義泛神論哲學。知識分子都以活著的人為本,鑽研經世濟民實物;市井百姓及一般庶民並無法從上層社會獲得宗教的指引,但在面對無常人生時,又的確需要宗教的安撫,於是轉而投向民間信仰,一方面藉此獲得心靈寄託,二方面也為祈求靈驗的經驗,助以解決現實困惑。因此,民間的中國人成為多神論者,只要傳說出現了「有求必應」得靈物,任何對象都可以膜拜,包括生人及非人的動物、植物、礦物,均奉為神明,對於宗教的義理,則泛泛地以為「反正宗教都是勸人為善」,不求甚解。他們並不知道,善是有層次及真假的,不存害人之心,當然是善;但積極救人而不求回報為終身的志業,才是上善。

>學佛可以除憂解困


佛教進入中國以後,中國民間又多了一類崇拜的對象,將佛、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