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時常相見,彼此的研究生,也往往互通有無,資源共享。我也曾有幾度被曉雲法師邀請到她的蓮華學佛園,或參加慶典,或為學生開示。由於她曾跟先師東初老人,走得很近,所以也未把我看作外人。後來因我的工作太忙,互動就漸漸少了。

但是,曉雲法師非常重視與國際接軌的佛教學術活動。一九七六年八月,我參加了A. K. Narain博士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召開的第一屆「世界佛教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並成為「國際佛學會議」的創始會員之一,曉雲法師便於一九七八年出席了在哥倫比亞大學召開的第一屆國際佛學會議,與我同堂,後來她是每屆都出席,並且於一九八九年,她借台北國家圖書館主辦了第九屆國際佛學會議,我則有時參加,有時缺席。每次聽她宣讀英文論稿,都很吃力,她的發音差,我的英文差,好在有印妥的論文可看;她跟與會的學者們互動問答,好多人雖然也聽不太懂她的英文,卻很尊敬她的態度誠懇,見她不厭其煩地娓娓作答,怎麼不懂,似乎也懂了。她是用心講的,大家是用心聽的。

曉雲法師致力於國際佛教的學術文化交流,在我國近代佛教史上,可謂無人能夠比得上的。從一九六八年八月在陽明山召開第一屆佛學會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