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就增加許多的幸福。陳總統願意把慈悲和智慧掛在總統府,對我個人而言,當然是一項殊勝的光榮,也足以證知陳總統是一位既有慈悲心也有智慧心的菩薩總統。

談起慈悲和智慧,便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感性和理性的兩個名詞,其實,感性並不等於慈悲,理性也不等於智慧,因為重感性的人,很可能會多愁善感,或者落於激情的奔放、或者流於情感的糾纏、或者陷入矛盾衝突,那是滿累人的!慈悲是沒有條件的奉獻,不計回饋的付出、怨親平等的照顧,那是很自在的。至於重理性的人,往往會得理不饒人,所謂理直氣壯、盛氣凌人,那就既不慈悲也沒有智慧了。得理讓三分,理直氣要柔;明虧不妨吃一些,暗箭必須要嚴防;為了全體的利益,不妨放棄個人的利益;為了長遠的大利益,不妨放捨眼前的小利益。這才算是以智慧處理事情的態度,有了真智慧的人,必定也是真有慈悲的人。

以此可知,慈悲和智慧,不等於感性與理性,慈悲是感性與理性的調和,智慧是理性與感性的調和,它是感性與理性的互動,不是感性與理性的衝突。若以前面所說的四個階段作判斷,在放鬆身心、體驗身心、統一身心的修行過程中,是在練習運用慈悲與智慧的觀念及方法,到了放下身心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