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錄自《續高僧傳》卷一七,《大正藏》五〇.五六二頁下─五六三頁中)
附錄:二種行
-
無相行︰無相行者,即是安樂行。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故名為無相行也。
常在一切深妙禪定,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
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二禪地、三禪地、四禪地、空處地、識處、無所有處地、非有想非無想處地,如是次第,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毘曇雜心聖行。
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何以故?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 -
有相行︰此是〈普賢勸發品〉中,誦《法華經》,散心精進,如是等人,不修禪定,不入三昧,若坐、若立、若行,一心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是名文字有相行。
此行者不顧身命,若行成就,即見普賢金剛色身,乘六牙象王,住其人前,以金剛杵,擬行者眼,障道罪滅,眼根清淨,得見釋迦及見七佛,復見十方三世諸佛。
至心懺悔,在諸佛前,五體投地,起合掌立,得三種陀羅尼門︰一者總持陀羅尼,肉眼天眼菩薩道慧。二者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具足菩薩道種慧,法眼清淨。三者法音方便陀羅尼,具足菩薩一切種慧,佛眼清淨。是時即得具足一切三世佛法。
或一生修行得具足,或二生得,極大遲者三生即得。
(以上錄自《法華經安樂行義》「四安樂行」段,《大正藏》四六.七〇〇頁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