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185


《維摩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文殊菩薩問維摩詰居士:「你害了什麼病,怎麼會害病的?」

維摩詰說:「一切眾生,從癡生愛,故生了病。眾生既害了病,所以我也害病;如果一切眾生的病痊癒了,我的病也就好了。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是為了眾生而入生死,如果眾生得離病苦,菩薩自然無病。」

諸佛菩薩,能與眾生的心相通,眾生卻無法知道諸佛菩薩究竟對眾生做了些什麼?唯有有了相等體驗的人們,始能互相瞭解,而且只要一揚眉、一瞬目等的小動作為暗示,就代表了全部的感受,完成了彼此的溝通。這便稱為「以心印心」,心與心相應了;否則,彼此無法對流,僅是單向通行罷了。

一、拈花微笑的故事


依據禪史資料,宋以前未見「拈花微笑」的記載,宋代智昭的《人天眼目》第五〈宗門雜錄〉中,記述王荊公在翰苑,讀到此項記載是出於《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此經為歷來《大藏經》所未收,亦為各種經錄所未載。傳說日本天臺宗的圓仁慈覺大師,於唐末之際,來華留學,曾將此經抄回日本,祕藏於某寺經函,三百年後,復現於人間,但已為蠹魚侵蝕,並有脫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