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段故事,在敦煌本《六祖壇經》,敍述非常簡單,沒有流通本中所示「不思善,不思惡」的方法,然在《景德傳燈錄》卷四「惠能」條下,已有此說。另在《洞山良价語錄》也見洞山用以教雲居的方法。
現在我們把「不思善,不思惡」的修行方法,分作三個層次來說明:
一、思善.思惡
我們先要善惡分明,才能開始修行。善惡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惡不分的人是糊塗蟲或是爛好人。孔子說的「鄉愿,德之賊也」便是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惡對他來說,都是好的。善人看他,他是好人,惡人看他,他也站在壞人一邊,這便是鄉愿。因此要善惡分明,水火不同,各有分際,是人間道德的基礎。
什麼是善呢?善有比較的善,有絕對的善。我曾遇到一位計程車司機,他說:「修不修行都一樣,只要心好就好,任何宗教都教人存好心,我自問良心擺在中間,所以信不信宗教都一樣。」
我問他:「你的良心好到什麼程度呢?怎麼好法呢?難道人家冤枉了你,批評了你,誤駡了你,你都不介意嗎?當你遇到有人強行超你的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