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即佛:理體本性,一切眾生平等,都有佛性,乃至三惡道的眾生,雖未具備修善的佛,卻已本具性善的佛。
-
名字即佛:有福德人,僅聞佛名,自號為佛或被譽為佛者。
-
觀行即佛:在觀行位的修行人。
-
相似即佛:十信位的菩薩,彷彿已證佛的理性者。
-
分證即佛:由初住至等覺位的菩薩,一分一分的漸破無明而分證中道實相理者。
-
究竟即佛:究竟妙覺位的無上正等正覺的佛。
禪宗所說的「見性成佛」,淺者屬於相似即佛,深者也不能超過分證即佛,否則動輒妄言已證無上涅槃,就要如同《楞嚴經》卷九及卷一〇所舉的各種魔境魔說,成為魔子、魔民,還以為是成佛成聖。
眾生皆能成佛的思想,源出於《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觀,然在該經卷二八,列有三種佛性之說,也就是說,眾生雖皆有佛性,然其凡夫眾生與諸佛菩薩,各有差別:
-
正因佛性:一切眾生的本具佛性,不論有修無修,乃至十惡五逆,罪墮三惡道中,佛性不失。如金在礦,如土藏金。
-
緣因佛性:修行六度的菩薩行者,依性起修,緣此正因佛性而修行者,所具佛性稱為緣因。
-
了因佛性:緣因即是了因,佛性本在煩惱暗室,故眾生不見,今用慧燈照明,了了可見,名為了因佛性。
正因佛性是未悟的眾生,緣因及了因二名,是指開悟見性,或指見性成佛。同樣是見佛性,同樣名為成佛,由於各人的工夫深淺不同,所見雖相同而其品質還是不同。人對於佛性的經驗,猶如人對於水的體驗:有人僅見水而未喝水,有人喝一口水,有人喝了滿腹水,有人成天浸泡在水中,有人已和大地的一切水融合成一體,有人終日念念喝水用水,卻已不見有水,這些人的經驗,當然是各不相同的。
九、聽此演講都已成佛
從以上的介紹分析來說,開悟成佛或見性成佛,是人人有份的事,今天諸位來聽了這一場演講,不論你信與不信,你已經成佛。這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這不是我說的,是前面所舉的各種佛經古典告訴我們的。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還沒有皈依三寶,連佛教徒的資格也未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