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停心觀」修行法
前言
佛教一向重視禪定的修習,不論在原始佛教、大乘顯教、金剛乘密教,都有它們各自的禪修方法。其中共通而基本的修行法門,即為五停心和四念處。此兩種方法於早期佛教論典便有記載,至今仍然沿用著。
簡單地說,修五停心,是為了平息、淨化心的騷亂和混濁的狀態,使心念集中,以達正定。由五停心得定,進而觀四念處開發智慧,此即解脫生死輪迴之要道。
五停心的五種法門,雖然歷來釋義略有不同,但通常界定為:一、數息觀,二、不淨觀,三、慈悲觀,四、因緣觀,五、界分別觀。漢文的佛教典籍中,亦有以念佛觀取代界分別觀的。所有這些方法皆針對一般人深重難除的習氣、障礙而設,如數息觀對治散亂,不淨觀對治貪欲,慈悲觀對治瞋恨,因緣觀對治愚癡煩惱,界分別觀對治我見,念佛觀對治罪重及障深等人。止惑除障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