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鑰 53


報冤行,隨緣行,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有積極的作用,能讓我們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努力提昇生命的品質,改進生活的狀況。所以菩提達摩從「行入」所講的禪境,乃是普通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既不逃避責任,也不放棄任何一個有利的機會,那不是一個積極的人生嗎?

「無所求行」是心無所求而修禪法。在西方社會,養兒育女不為防老,但為盡一份父母的責任,如果不帶情執,好像便是無所求行。禪修者若想開悟,唯有不斷地努力修行而不是等待悟境現前,方有開悟的可能。若有求,為求開悟,便成執著,豈能開悟。所謂開悟,便是離開自我、親證無我。如果有了我求開悟的念頭,便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基本道理相違。若是有個拚命追求開悟的人開了悟,我們或可以承認他是開了悟,但這一定不是禪悟。若能遵循無所求行,努力修行,你的自我中心,自然而然就會越來越淡、越來越小,乃至於無。這個時候你對是不是開悟的問題已不在乎,對於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佛也不執著了。到了這個地步,你已經開悟了,這是真的見到了佛性。

四、稱法行的體驗和體會


「稱法行」,就是依照一切法的本身那個樣子,來應機行化,隨緣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