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與無我
從自私到無我是人生修行的境界,而自私的意義亦有層次之分。首先,自私的字面意義是:「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的得失。」也就是說,拼命追求自己希望取得的東西,至於它對別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則在所不惜。《說苑.至公篇》:「偏駁自私,不能以及人。」這句話十分能夠闡釋出自私的意義。另外,在《晉書.潘岳傳》亦有說:「憂患之後,必生於自私,而與於有欲。」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往往是因為自私,而不斷的去追求一些欲念中想要的東西,結果卻由於貪得無厭,反而造成更多的憂慮和患難。
佛經中將貪得無厭、一味追求欲望滿足的人,比喻為一個飢渴的人把鹽水當作可以解渴的飲料,結果他一味的喝(追求),卻反而造成了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的苦況。
一、「自私」即是自力自度
我們亦可將「自私」解釋成:「為自我增長利益,不受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