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實踐,不出戒、定、慧的三大綱,合稱「三無漏學」。其中聲聞戒重在不犯惡行,大乘菩薩戒尤重利他善行,所以,大乘行者若不度眾生便算犯戒。〈坐禪儀〉的目的在於教授坐禪時的注意事項,於坐禪之時自然不犯惡行,《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中有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五戒,稱為「五大施」,所以大乘菩薩,只要再發起大悲心,便算持戒。
坐禪稱為精修三昧,這是大乘菩薩修學般若的必經過程,目的是為廣度眾生。什麼叫做三昧?原係梵文Samadhi,漢譯為定、正受、息慮凝心之意。《大智度論》卷五有云:「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卷二十八又云:「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以聲聞乘而言,三昧即指九次第禪定;以大乘菩薩而言,三昧是涵蓋聲聞的次第禪定,更是如《六祖壇經.定慧品》所說的「定慧一體」,而且更重視慧。所以《六祖壇經.般若品》特別強調修習持誦《金剛般若經》的般若三昧,天台宗則以持誦《法華經》名為修持法華三昧。
此處〈坐禪儀〉所稱的三昧,主要是在於打坐,若以天台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所舉的四種三昧而言,此處應屬於常坐三昧,無怪乎日本曹洞宗主張用「只管打坐」來修般若智慧,鼓勵採用〈坐禪儀〉的教導,作為坐禪者的入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