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230

實在微不足道。我們已知道,觀世音菩薩,將在阿彌陀佛滅度之後,繼承佛位,可是我們也知道,阿彌陀佛的壽命無可限量,所以又可譯作無量壽佛,要等阿彌陀佛涅槃入滅,實在尚有一個無法可數其年代的時間距離,足徵觀世音菩薩的悲願,與地藏王菩薩相當。地藏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觀音救世,則選擇在無量壽佛之後方成佛道,不像一般的凡夫眾生,每希望向上爬得越快越好,在歷史上,甚至有王子謀殺了老王,使得自己早日登上國王的寶座。因此,前面所說「百千萬劫化閻浮」,百千萬劫,也只是無量數劫的一種表達方法罷了。閻浮,就是我們的世界。

觀世音菩薩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來廣度眾生呢?這就要說到「三十二應遍塵剎」了。三十二種應身,典出《楞嚴經》卷六,也就是觀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為之說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的變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