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49

到處宣化佛的教法,往往是用淺近的比喻和生動的民間故事,作為宣揚佛法的方便。

佛陀時代,有名的居所,除了前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尚有舍衛城(Srāvastī)附近的衹園精舍,亦名祇樹給孤獨園(Jetavanaanāthapiṇḍasyārāma)。這兩個地方,在佛教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佛陀的許多經典的說出,與這兩處有關,因為場所廣大,便於容納多數的聽眾和出家人的住宿,所以在許多佛經的開卷之時,即說明當時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或舍衛城的祇園精舍所說。王舍城是摩揭陀國的首都,舍衛城是憍薩羅國(Kosalā)的首都,這兩個國家,正是恆河流域印度新文化的中心,比起釋迦族的迦毘羅衛,也都是大國和強國。

說起祇園精舍的因緣,非常富有詩意。據說,當佛陀帶著來自釋迦王族的新弟子們,回到王舍城之後,即有一位當地的富豪,恭請佛陀及其弟子們,到他家裡應供吃飯,恰巧於前一天的下午,這位富豪有位親戚,名叫須達多(Sudatta),特別自舍衛城來訪,見到這個富豪的全家上下,都在忙碌非常,一問之下,始知是為準備迎請佛陀應供。當他聽到「佛陀」的尊號之時,感到驚喜不已,即說:「佛陀的名字都不容易聽到,何況能夠見到佛陀並且禮敬佛陀,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因此,等不及第二天天明,須達多便逕自前往佛陀的住處求見,那晚的佛陀,是在塞林(Sītavana)中靜坐,那是林葬的墓地,人死之後,棄屍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