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所介紹的宗派看來,可謂洋洋大觀,但自晚唐以下的中國佛教,小乘不受重視,三論、唯識,已無人研究,密宗在中國只是曇花一現,唐武宗會昌五年的法難之後,密宗在中國消失,倒是流去了日本。中國的地理及社會背景,無法嚴格地要求戒律的遵行,所以律宗也是若存若歿地茍延殘喘而已;最盛的是禪宗,以致禪宗的六祖惠能之下,又分出了五家宗派,五家之中以臨濟及曹洞二派發展得最盛最久,今日的中國僧尼,幾乎全部是出於這兩家的法脈而來。至於講說教理方面,僅有天臺與華嚴勉強維持而已。到了宋明之際,中國出了幾位主張禪淨雙修的高僧如永明延壽(唐哀帝天祐二年至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所以晚近的中國佛教,除了念佛與參禪,幾乎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了。(註)
自清末民初以來,由於流落在日本的許多典籍,陸續地請回了中國,三論、唯識、律宗、密宗等,在中國已有了復活的現象,只可惜中國佛教近數百年沒教育,不培植人才,這一復活的機運,能否開發出來,尚待努力之中!
除了中國,佛教在今日的世界各地,也都有著許多宗派。
南傳上座部的泰國佛教,分有大宗派及法宗派。
西藏的密教區,分為黃教、紅教、白教、黑教等。
日本的佛教,大致上與中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