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在《楞嚴經》中,有這樣的四段話:
-
戒淫:「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
戒殺:「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師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 -
戒偷盜:「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 -
戒妄語:「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三摩地(禪定),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其中所言「塵」者,便是惑障,便是煩惱生死。故在《四十二章經》中說:「透得此(情愛)門,出塵羅漢。」了脫生死,即是出塵羅漢。
可見,神通是神祕可愛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無用的。
二、五通與六通
三界的凡夫外道乃至鬼神,可得五通。出世聖人可得六通(註三),六通的名目,根據《大智度論》的次第,是這樣排列的:
-
神境智證通,又稱身如意通,又有稱為神足通的。(註四) -
天眼智證通。 -
天耳智證通。 -
他心智證通。 -
宿命智證通。 -
漏盡智證通。
如果到了佛的境界,又將六通演為十通了,唯此十通,仍屬六通的範圍,只是把六通之中第一神境智證通,另化為五通,而成十通。實際上,